從RICE到PEACE & LOVE的進化 以「和平與愛」應對軟組織創傷

在運動醫學和日常創傷護理的領域中,軟組織損傷(如扭傷、拉傷和挫傷)的處理原則歷經了重大的演變。

過去數十年間,RICE原則(Rest休息、Ice冰敷、Compression加壓、Elevation抬高)一直被視為黃金標準,廣泛應用於急性損傷的初期處理。然而,隨著科學研究的進展和臨床實踐的深化,RICE的局限性逐漸浮現,尤其是其過度強調被動休息和消炎,可能延緩組織修復和功能恢復。這促使醫學界提出更全面、以患者為中心的新框架─PEACE & LOVE(Protection保護、Elevation抬高、Avoid Anti-inflammatory避免抗發炎、Compression加壓、Education教育,以及Loading負荷、Optimism樂觀、Vascularization血管化、Exercise運動)。這一轉變不僅反映了治療理念的更新,更體現了從「單純處理損傷」到「促進整體康復」的範式轉移。

從RICE到PEACE
急性期管理的革新

RICE原則的核心在於控制發炎和腫脹,透過休息、冰敷、加壓和抬高來減輕疼痛和預防進一步損傷。然而,近年研究指出,過度休息可能導致肌肉萎縮、關節僵硬和功能退化,而冰敷雖能緩解症狀,卻可能干擾自然的發炎反應─發炎是身體啟動修復機制的關鍵過程,過度抑制反而不利於組織癒合。PEACE原則應運而生,作為急性期(損傷後1至3天)的新指南:
-    Protection(保護):短期保護受傷部位,避免加重損傷,但不等同於完全制動。如使用護具或貼布提供支持,同時允許輕微活動。
-    Elevation(抬高):將患處抬高於心臟水平,利用重力促進液體回流,減輕腫脹。
-    Avoid Anti-inflammatory(避免抗發炎):避免使用冰敷和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SAIDs),因為發炎反應能帶來修復所需的細胞和激素,過度抑制可能延遲癒合。或改以溫和止痛(如撲熱息痛)管理不適。
-    Compression(加壓):透過彈性繃帶或壓力衣施加外部壓力,減少組織間液體積聚,但注意,不能過度壓迫。
-    Education(教育):這是PEACE的靈魂,強調醫護人員應教育患者有關康復過程、避免不必要的醫療處理(如過度影像檢查或被動治療),並鼓勵主動參與恢復。教育可賦能患者,減少焦慮和錯誤決策。

PEACE原則強調「適度保護」而非絕對休息,並正視發炎的積極角色,從而為後續的康復奠定基礎。

從LOVE到全面康復
亞急性期與功能恢復

如果PEACE是急性期的守護者,那麼LOVE原則便是亞急性期(損傷後數天至數週)及以後的指南,聚焦於主動恢復和長期健康:
-    Loading(負荷):在可容忍的疼痛範圍內,逐步施加機械負荷(如力量訓練),透過刺激膠原蛋白合成和組織重塑來增強肌腱、肌肉和韌帶的強度。避免負荷不足導致組織退化。
-    Optimism(樂觀):心理因素極大影響康復成效。負面情緒(如恐懼、焦慮)可能加劇疼痛感知和功能限制。透過認知行為療法或正向引導,培養患者對康復的信心,能改善癒後情況。
-    Vascularization(改善血循環):進行低強度有氧運動(如步行、游泳),促進全身血液循環,為受傷組織帶來氧氣和營養,加速廢物代謝,同時提升整體健康。也可以適度增加血液循環和淋巴回流,帶走新陳代謝物,促進組織復原。
-    Exercise(運動):透過個性化的運動計劃(包括伸展、力量和有氧訓練),恢復關節活動度、肌肉力量和本體感覺,預防再受傷並回歸正常活動。

LOVE原則體現了「動態康復」的理念,將身體視為一個整體,而非僅專注於局部損傷。它強調心理與生理的交互作用,並透過科學負荷和運動優化結構適應。

提倡主動治療

RICE到PEACE & LOVE的演進,植根於證據醫學的進步。例如多項研究顯示,冰敷雖能止痛,但對長期恢復無益,甚至可能延遲癒合;而早期負荷能促進肌腱損傷的結構適應。同時,這也反映醫學人文觀的深化,教育與樂觀原則是將患者置於康復的中心,尊重其主動性和心理需求,而非被動接受治療。這種轉變特別適合慢性或反覆性軟組織傷病(如腳踝扭傷或肌腱病變),其中長期管理遠比急性處理重要。

在臨床實驗中,PEACE & LOVE須按個案調整。例如嚴重損傷(如韌帶斷裂)仍需短期保護甚至進行手術,但後期可導入LOVE原則。實踐時應該:
1.    急性期應優先進行PEACE,控制腫脹和疼痛,但避免過度消炎。
2.    亞急性期逐步過渡到LOVE,從輕負荷開始,監測疼痛反應(疼痛程度不超過4/10,即輕度到中度疼痛)。
3.    整合多學科團隊(醫生、物理治療師、心理師),提供教育與支持。
4.    強調預防:透過運動和教育減少再傷風險。

總括而言,PEACE & LOVE代表軟組織創傷管理的現代化進程,它更全面、更人性化,且基於最佳證據。這不僅是一套原則,更是一種哲學─康復不僅是組織的癒合,更是身心回歸生活的旅程。透過和平與愛的框架,我們能更有效地引導患者從損傷走向康復,擁抱主動健康的人生。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