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the 'Blog 臣' Category

不再妥協

bm127.jpg

曾經有科學家做過這樣的實驗─他們將跳蚤放在桌上,用力拍打桌面,在跳蚤跳起時量度其所跳的高度。反覆進行數次,結果所錄得的跳躍高度均超過其本身高度的百倍以上,絕對可稱得上是生物界的跳躍世界冠軍。然後,科學家用一高度低於跳蚤跳躍高度的透明玻璃罩罩著跳蚤,再重複進行同一測驗。結果不難預測,這回跳蚤撞上了玻璃罩。再重複多次測試之後,跳蚤學乖了,它調整了自己跳躍的高度去適應環境,每次跳躍都控制在玻璃罩的高度以下,沒有再「碰壁」。接下來科學家把玻璃罩的高度逐漸下調,跳蚤也在每次「碰壁」後都調整其跳躍的高度去「適應」環境。最後,玻璃罩被降至差不多貼近桌面,基本上也沒有甚麼跳的空間可言了,再經數回「訓練」,跳蚤已不再跳了。這時科學家拿開玻璃罩再用力拍打桌面,但只見這隻受驚的跳蚤四處亂爬,似乎已完全喪失跳躍的能力了。

跳蚤由跳躍世界冠軍變成「爬蚤」,其實並不是它真的喪失了跳躍的能力,而是它每次受到挫折,它都選擇去學會適應、選擇去妥協,最後「習慣」了逆來順受。即使玻璃罩已不存在,它卻連再跳一次的勇氣都沒有,跳蚤不再是跳蚤。這種可悲的現象,科學家稱為「自我設限」。

最近經常聽到有美容院反映銀行不斷單方面的改變消費者使用信用卡消費後給美容院的付款期,由以往交易後兩天 (T + 2) 改為 T + 14,再改為 T + 30、 T + 60、T + 90,「暫時」最過分的更有 T + 180!銀行更以保障消費者利益為借口去美化這種橫蠻無理的、自私自利的卑鄙行為。想想銀行扣起了美容院每天辛苦經營所得的、賴以營運(繳付租金、工資、入貨)的收入,到底是保障了消費者?還是迫使美容院無法周轉,一家一家的倒下去,使更多消費者遭受損失呢?

可是現時的情況卻是形勢比人強,銀行對小商戶的不滿,採取「你有你嘈,睬你都傻」的態度,更以「這是商業決定,如不接受可選擇不接受信用卡繳費⋯⋯」等風涼說話來回應。現在的我們,是否像極了那逆來順受的「爬蚤」?

相信大部分人都會認為一隻小小的跳蚤,又怎可能逃離、抵擋那比它巨大千億倍的玻璃罩呢!這點我也深信不疑,但若 1,000 隻呢?10,000 隻呢?100,000 隻又如何?又或者跳不出玻璃罩,可否試一試查看桌面是否有甚麼破洞罅隙可變成一線生機呢?

在銀行的玻璃罩壓得愈來愈低的今天,你是否仍願意做一隻不再懂得跳的、可讓人隨意掐死的跳蚤呢?

對不起,我可不想做一隻跳蚤,更接受不了這種恃強凌弱的事情!儘管我自己亦不太相信現實世界會發生大衛打倒巨人歌利亞的故事,但起碼,我們必須相信、追尋公義;但最少,我們的工作,必須有尊嚴地幹下去!

因此,我已決定上街抗爭。
希望,有相同想法的,不單我一個。

我們會安排 4 月初上街抗爭,如果你也想支持或參與,請與我們聯絡。電話 2171 4020

宣言:

我們明白美容院預繳式消費,碰上結業情況會令消費者有損失。
因此我們已團結起來,向消費者提供安全網保障!

但我們必須澄清,預繳消費模式絕不是引致美容院結業的原因,請不要向我們抹黑!
我們亦從未見過有人專程開家美容院去騙消費者預繳金錢。

停下腳步的同業,並不是她們不想再努力、並不是她們不想走下去!
只是一向靠一雙溫柔的巧手去為客人創造美麗的她,怎抵擋那橫蠻巨人的無理巴掌?

我們絕對明白適者生存是硬道理,
但是否起碼也有一個公義平等的求存空間?!

雖然體形上你我強弱懸殊。
但你清楚聽好,我們是不容你侵犯的!

團結.結出安全網

眾所周知,一場貪婪無道、欲快速賺取不合理暴利的槓桿投機遊戲,終於為全球帶來了金融海嘯,看勢更是一發不可收拾之局。

危機肯定是出現了。企業倒閉、出口銳減、失業率急升等不利的消息更相繼湧現,此刻正是真正的人心惶惶。首當其衝的金融業不用說,其他各行各業亦同樣面對前所未有的經營困境。雖然政府「好像」推出了多項支援中小企的措施,並表明要「撐企業、保就業」,但高薪厚祿、向無「揼石仔」自給自足負擔的高官所想出來的屎橋,從來又有多少是真真正正體恤民間疾苦,真正搔到癢處的呢?至於號稱百業之母的銀行(金融)業,自身難保不在話下,其講一套做一套的虛假嘴臉,一方面表示如何愛護、支持中小企客戶,實際卻施以無理欺壓,其不合理、冇血性的程度簡直叫人發抖。如果我們真有老母如此,相信想健康成長都幾難矣。

財政預算案下周才公布(出書之日已公布了),但政府已放風 400 億基建將帶來 55,000 個建造業職位;政府亦會「夾硬」增聘 7,000 個公務員;更會津貼每月 2,000 元給大學畢業生,鼓勵商業機構聘他們去實習云云。你認為這些方案會實質幫助到我們、救到我們嗎?不用我告訴你,你也知道─是一定不能的。從來,救自己的人都不會是別人,一定是你自己。

今次美容行業碰上的除了是經濟下滑所帶來的消費收縮危機外,另一個更嚴峻的問題是信心危機。

參與行業工作多年,一直希望能把美容行業的形象、專業的認受性及消費者的信心提升。隨著各個國際美容考試的普及、各本地學術及職業教育/培訓機構陸續將美容課程納入其教學範疇;再加上美容、化妝、美髮和彩光等標準化的技能測驗相繼推出,「美容專業」的認受性和形象在社會上本來正日漸提升,但一場金融海嘯卻把消費者對美容業的信心推至谷底。

今天消費者最擔心的並不是美容師的技術水平如何、美容院的服務是否稱心,而是擔心他/她們在美容方面的「投資」,會否像雷曼或其他 Accumulator 投資一樣,全部變了垃圾資產,甚至全部付諸流水。

自從金融海嘯爆發,加上有數家著名的美容院結業被傳媒大肆報導後,大量消費者查詢萬一他們光顧的美容院不幸結業,如何才能保障他們預繳的金錢不會損失?甚至有消費者希望能取回已預繳的費用(雖然他/她們光顧的美容院仍好端端地在營業)。由此可見,現階段消費者對預繳式美容服務消費已存在很大的戒心,在消費疲弱的今天無疑是雪上加霜。

但當我們想辦法去解開這個結的同時,嘗試一下易地而處,想想作為一個消費者,要求自己的消費得到保障又有何不對呢?美容行業要求消費者「先付款,後服務」,實質上又有何方法保障消費者不會蒙受損失呢?平心而論,在這一問題上,我們確實欠消費者一個說法。

「解鈴還需繫鈴人」,預繳式消費的遊戲規則由行業制定(或約定俗成),相信也一定可發展出一套教消費者安心消費的保障模式。因此,月前我們已發動由逾千家美容院組成的優質美容服務承諾計劃(B 計劃)組織「保障美容消費者聯盟」,聯手織出一個美容消費安全網,讓於安全網內消費的客人得到最佳保障,萬一不幸碰上光顧的美容院結業,仍有安全網內的其他美容院承接餘下未完成的療程,確保消費者無後顧之憂。

相信這安全網概念未必是個完美的方案,也一定有許多阻力和待完善的空間。因為這只不過是一個開始,開始告訴消費者我們日益關注他們的保障;開始讓他們以後更放心在美容業消費。

所謂「唇亡齒寒」,消費者是整個美容行業生態循環中的主要養分提供者,失去了他們的信任和支持(供給),無論我們身處美容食物鏈的哪一個層次,相信日子都不會好過。相反,如果能排除萬難,合力把良性循環的機制成功建立,對行業發展的裨益又豈是一朝一夕!
net-copy.jpg

極限

任何事情都有極限,過了火,便必定會爆煲的。

早幾期也話過了─亢龍有悔嘛。亢者,有至高、興奮,甚至過火的意思。任何事情去得太盡(或者人太 High、太興奮),過了火位,怎可能不出事呢?

爆煲當然不好玩,而且還會一地,甚至一褲都係的。所以不是三鹿破了產,毒奶粉的問題便告一段落的;金融海嘯也不是各國政府向銀行體系注資,和推出甚麼救市措施便會馬上奏效的。這些事件都肯定會留下很長的手尾。

但由之前多次金融風暴至今次金融海嘯,我都沒看到政府做過甚麼正確的事。他們會調整財政預算、會加快基建增加就業機會、會訂立新法例去堵塞投資工具的漏洞,也會「教育」投資者在投資時要注意的事項⋯⋯但從來沒有看到政府出來叫大家知足一點;告訴香港市民其實我們已經很幸福的了,尤其是那些大商家─其實你們在香港已經賺得很多很多、很「亢」的了,是時候收斂一些了!

從沒有,真的從沒有見到政府透過政策、法例或教育等任何一方面去做過些甚麼,不單沒有做,甚至連碰都不敢碰、提都不敢提。經濟掛帥、官商勾結,已是無容置疑的事實,試問全球有哪裡不是?問題在程度而已。平衡得到的、不過分的、讓市民有好日子過的,一般就不會出甚麼大問題。只是太過分、太「亢」了,問題便會一個一個的爆出來。

一切都是因為大家去得太盡了。賺錢的已不再單單滿足於賺錢,而是要賺到盡!如大地產商並不滿足於小業主花上兩代人的青春、勞力去供款購買那每人佔用不足 100 尺的蝸居,還要在業權公契上做手腳,讓他們一輩子要進貢給地產商旗下的物業管理公司,即使管理再差、管理費貴得再離譜,小業主也無權更換管理公司。大商家及他們聰明的智囊團當然不會滿足於此,他們會把賺到的錢投資在零售、批發、物流,以至生產方面,反正要做到控制整條供應鏈,操控市場,予取予求。

從中國的毒奶和一眾毒食物事件來看,你會認為中國很毒嗎?會認為那些奶農(養牛取奶賣給大企業的個體戶)很毒嗎?看深入一點,那些加進食物中的毒(或有害物質)大都不是天然的,都是很先進的化學產品。莫說那些分分鐘連書也沒讀過的中國農民,即使中國也只區區一發展中國家,怎弄出那麼多「食物生化武器」來?還不都是聰明商人帶來的進口產品或進口技術!

試假設你自己是一個奶農,每天辛勞工作希望賺多個錢,一天有人向你推銷一種叫「蛋白精」的東西,只要添加在飼料中便可以使乳牛生產出蛋白質含量更高的「高質牛奶」,可賣更好的價錢,而你抱姑且一試的心態嘗試過又發覺所言非虛,這「蛋白精」果然有助生產高質牛奶,賺更多的錢,你會不用嗎?你有能力去化驗到底那些你以為是「蛋白精」的三聚青胺是甚麼東東嗎?你用了會覺得自己很毒嗎?你會知道千千萬萬的兒童因為飲了這些牛奶而患腎石嗎?你是不知道的,對嗎?

奶農當然不毒,他們頂多是愚昧和貪心而已。這打從一開始就根本是一個為賺錢而設的「有預謀陷阱」。這種陷阱其實在農耕方面早已有之,而且常被美化為「科學耕種」!至於中國之所以看似經常被廣泛揭發有毒食品,原因不是只有中國人才生產毒食品,而是中國人真的極盡創作之能事,所有能賺錢的事物落到他們手中都會發展到無奇不有、驚世駭俗的地步,實在太值得報導了。

外國可能沒有用三聚青胺(這只是我的推測,因為通常精人出口,笨人出手),但他們早就在動物身上用上大量激素了,目的是刺激母牛生產更多的奶,刺激供食用的牲畜長大得更快。結果是我們吃進牛奶和肉類時,也間接吸收了這些激素。所以現在我們的小孩子也一樣長大得更快(相信腫瘤也一樣)、更早熟,女孩子愈來愈早來經。這種有違天然機制的人工催化,用簡單的因果道理去推論都知道一定不會有好結果的。這樣算是用毒嗎?在未有相關法例前,甚至政府都未搞清楚甚麼回事前,這當然不算!

但情況看來已有點失控,想更快賺更多錢的人已等不及用毒催谷牛隻長大,再搾毒牛奶賣給你來賺你的錢了。更快速的方法莫過於直接拿你戶口的錢,但過程中當然要設計一個局、營造一種氣氛來讓你上釣,於是乎除買了毒牛奶外,我們還買了「毒債券」、「毒基金」、「毒股票」等等一大堆有毒投資工具。這樣賣毒的人算犯法嗎?在未有相關法例前,甚至政府都未搞清楚甚麼回事前,這當然不算!

結果?結果原來真的甚麼事情都會有極限的。結果終於過了極限、結果終於出了事、結果我們現在很痛苦,引致現時大家好像對工作、對生意、對前景都失去了信心、失去了方向,對甚麼都看得很灰。

但事已至此又可如何挽救呢?其實我認為不須把事情想得太複雜。只要我們還原到基本,看清楚一點我們在做的工作、在經營的業務,到底本來是預計為僱主、為客人帶來甚麼好處(請注意,是僱主和客人的好處,不是你的好處)?滿足他們的甚麼需求?而事實上我們在提供的,又有沒有滿足這些要求?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不用太擔心,因為僱主和客人根本就需要你,你是不會輕易被淘汰的。

反之,若自始已以一己之利為依歸,著著只計算能從顧客腰包掏多少,從不以顧客的安全為考慮的大前提,那我們跟那些愚昧的奶農又有何分別呢?最後又怎能不爆煲呢?

btw,有人問,今天問題食物那麼多該怎辦,是吃還是不吃?當然吃啦!難道要絕食自殺?既然大家決定玩得那麼癲,既然大家都胡作非為,既然大家都挑戰大自然容忍的極限,作為人類的一份子,唯有當這是集體決定,集體負責罷了。到地球停轉日,大不了一齊收工。只是有一點我一直想不通的─為甚麼在愈發達的社會,德育和禮貌的教育會變得愈不被重視?不是嗎?我就從來沒見過這兩項標準被放到發達國家的升學要求上,反而教八古的時代則會不斷反覆提及。難道一個社會真的要冇道德才可發達?15174.jpg

求 傘

ad182.jpg
天上突然下起大雨來,一個路人匆忙跑到屋簷下避雨。

可是雨愈下愈大,並沒有停的跡象,而天也快黑了。

這時路人看見一個和尚打著傘經過,便說:「大師,普渡一下眾生,遮我走一段如何?」

和尚說:「我在雨裡,你在簷下,簷下無雨,你何須我渡啊。」

路人聽畢立刻從簷下跳出,站在雨中說:「現在我也在雨中,你應該渡我了吧?」

這時和尚說:「我也在雨中,你也在雨中,我沒被雨淋,因為我有傘;你被雨淋,因為你沒傘。所以不是我自渡,而是傘渡我。你要被渡, 不必求我,請自求傘。」

和尚說罷,便逕自走了。

現時,整個美容行業,以至整個香港、整個世界都在下傾盆大雨。
天甚麼時候黑?
簷又可讓我們站多久?
誰是大師?
誰又可普渡我們?

我正在嘗試造傘。如我造遮骨,你願意造遮柄嗎?

自求.團結.合併

原本上期已想說合併的,但最後寫了易經智慧,但觀乎刻下形勢,這題目更有其探討的必要。

Cosmoprof Asia 期間,電視台記者來訪,說想探討一下金融海嘯下的美容行業前景。由於是英文台,自知英文實在馬虎,於是要求先 Email 問題給我準備一下。到拍攝日,手上拿著一疊貓紙答案的我便照讀如儀。但見記者小姐一面難色,起初以為她聽不明白我的水皮英語,但細心觀眾我回答問題時她的反應與表情,似乎是不太相信(或是不太滿意)我的答案。尤其每當觸及美容業會否面臨衰退或因金融海嘯影響而出現倒閉潮這些敏感問題上,我作出相對正面和審慎樂觀的回應時,她都會「扁一扁嘴」,然後再補問一句:「真的是這樣嗎?真的影響那麼少?」

當然不是啦!這場海嘯影響觸及全球經濟,香港的美容行業又豈會獨善其身那麼幸運。但難道你要我對著全港電視觀眾說美容業已岌岌可危,大家要盡快閃開嗎?不過我相信這些確是他們(傳媒)想要的答案,因為自金融海嘯爆發以來,我已不下 20 次被各傳媒問及美容業會否有倒閉潮、裁員潮這類問題;大家也不難發現每天報章上最大標題的新聞總會有某某商號結業、某某集團裁員這種令社會人心不安的消息。我當然明白新聞自由和如實報導的重要性,但我真的不明白,難道大家不知道現時是水深火熱嗎?難道香港不是各位新聞從業員的家嗎?把大家嚇到腳軟,嚇到屎滾尿流不敢消費,你當個記者、當個編輯會有好日子過嗎?真的有必要把所有負面消息都煲得那麼盡嗎?現時非常時期來點非常作法,給大家多點正面鼓勵、打氣會死嗎?

好,罵完了,來談正事。其實我也不是一味為行業護短、盲目唱好的,因為美容業本身確有其良好的基調。正如我經常提出的一個論點─美容化妝(即愛美)是所有動物的潛在原始本能(用以吸引異性,繁衍後代),是不會消失的,何況在現代社會,護膚化妝早已不再是奢侈品了。縱然有人仍堅持它們不是必需品,但怎也不能否定它們是日常用品/服務了。我便常以此戲弄記者小姐們:「你每天上班、外出採訪,能不化妝嗎?回家會不落妝嗎?近來那麼乾燥,會因金融海嘯而不塗面霜或補濕乳液甚麼的嗎?」每次我這招一出,她們都只得嘻嘻地點頭同意了。

不過話說回來,基調是基調,大環境是大環境。活在大環境中的我們,縱使有再好的基調(主因),但外在得不到環境/條件(助緣)的配合,也不容易得到理想的結果(果)。那麼在現時惡劣的大環境中,我們是否只能無可奈何地等死呢?當然不是,因為即使大環境靠我們的能力可能改不了,但小形勢我們仍然是可創造的。本來愈多人一起(例如全港市民、各行各業)、愈高層次(例如政府做起)地去一起創造有利的環境/形勢是最理想的,但不同行業、不同階層、不同的利益持份者都有著其各自的索求,共識不易;再觀乎我們政府官員的管治水平和承擔⋯⋯還是算了吧!套用我常用的一句俗語座右銘「求人不如求己,靠人不如食自己」,行業的困難,相信只有行業才能自求。

當然,行業內同業之間無疑存在激烈的競爭,但同時也一定存在著令行業欣榮蓬勃的共同願望。在遍地黃金的年代,拚過你死我活、焦頭爛額都只是賺多賺少的問題;如今非常時期,若不團結面對,試想一朝骨牌效應、行業崩圍,到時死剩你一家那又如何?

團結就是力量這種老掉牙的說話連小學生都會說,只是當中的真義和如何執行卻是深奧的學問。其實仔細地從字義上看「團結」,不難察覺端倪。「團」有聚合之意,有甚麼東西可以/應該聚合/團聚?用邏輯思維去理解可以很簡單得出答案─本來就是在一起的、性質相近甚至一樣的東西分開了,才存在團聚的可能。就像本來是一家人,為了各自的發展、理想、生活方式,大家有大家的工作、家庭,甚至移民到不同的國家;但當有需要的時候,還是可以團聚在一起奮鬥的。和三唔識七的人,便不太可能存在這樣的可能了。至於「結」,有集合、使緊實強健之意。把這些意義引用在我們行業,可以理解在天清氣朗、風和日麗的日子,行業的發展海闊天空,大家憑各自的能力與理想去開闖自己的天下,然後大家都有了一些成就,也積累了自身的優勢和資源,可是今天碰上了的不單是風高浪急,而是滔天海嘯。要考慮的是在這惡劣的大環境中,孤身作戰是明智的方法嗎?強行為之會有把多年來累積的資源、優勢和成就(包括過去所賺的)都統統壓上的風險嗎?但不想這樣,又可以怎樣呢?

以我的愚見,實質執行團結的方法之一是「合併」。合併的方法有很多,先別想一定要把公司關掉或賣掉,可考慮聯合性質、類型相近,或各自擁有互補資源的同業,研究一種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共同經營、發展模式,未嘗不是這非常時期的非常手法。具體操作方法不妨天馬行空去想,不要受舊有觀念所框。胡亂舉些例子:兩家都只有五成客人、每月蝕錢,快要支持不住的美容院可否合營變成一家有十足客人、每月賺錢的?可不可以數十家,甚至數百家美容院結成經營聯盟,共同制定保障及令消費者安心的條款,共同加強宣傳(分擔費用相對低得多)去爭取市場份額?業內做生意比我精明的前輩多的是,相信不難想出更好的方法。

最後,希望流著美容行業的血的我們,真的可以做到:
放開彼此心中矛盾 理想一起去追
同舟人 誓相隨 無畏更無懼

借給 Carey 的一隅

爸爸

對我來說,2008 年是我人生重要的一個年頭,不是因為金融海嘯而帶來的衝擊,而是我經歷了生與死。今年初小兒子來到這世界,呱呱落地;年尾我最疼愛的爸爸突然離開了我,走時也不能說話,我真的很心疼。

詳情我不多說了,在此我只想感謝老闆的包容,容許我一整個月不工作、感謝我的 Sales Team 同事的幫忙;感謝 Judy 的 SMS⋯⋯當然更加感謝各大客戶對我的體諒與關心,我突然「失蹤」了,為您們增添不少的麻煩,真不好意思呢!

另外,我想借此向爸爸說聲:雖然您是離開了我,但是您教導我的永遠也會在我的心中,我承諾的也一定會做到,您不用擔心,亦不用掛心我們每一個,放心吧!希望您下一個旅程會是充滿幸福和愛。

如想回應,歡迎來到以下網址:
http://hk.myblog.yahoo.com/careycareycarey/

Carey

只會慘不會死

本來這期想寫鼓吹合併/合作的,但在金融海嘯來勢洶洶、負面情緒充斥之際,大家都在討論對策、都在談如何面對難關的時候談合併,難免容易有收縮、裁員等悲觀想法,所以還是留待以後再談。今期就先說說最熱門的抗嘯話題吧。

說抗嘯前先引述一個在互聯網上看到的故事,頗有啟發性的。這故事叫「次貸危機的本質」。

話說有一天,一位其貌不揚的男士,帶著一位十分豔麗的美女,來到中環一家 LV 店。他為這位美女選了一個價值 65,000 元的 LV 手袋。付款時,男士掏出支票簿,十分瀟灑地簽了一張支票。這時店員有些為難,因為這對夫婦是第一次來店購物。男士看穿了店員的心思,十分冷靜地對店員說:「我明白,你一定是擔心這張會不會是空頭支票,加上今天是週六,銀行亦關了門⋯⋯對嗎?這樣吧,我建議你把支票和手袋都先留下,等到星期一你們把我的支票兌現後,再把手袋送到這位小姐的府上。你看這樣行不行?」

店員放下了心來,欣然地接受了這個建議,並且大方的承諾,遞送手袋的費用由該店承擔,他本人將會親自把這件事情給辦妥。到了星期一,店員拿著支票去銀行入賬,誰料真是張空頭支票!憤怒的店員打電話給那位顧客追究,但客戶對他說:「這沒有甚麼要緊啊!你店和我都沒有損失。上星期六的晚上,我已經和那個女孩上床了!對,我還得多謝你的合作。」

這個故事揭示了次貸危機的本質。人們(美女)在對未來收益(LV 手袋)充滿良好預期的時候,對於可能加大風險缺乏防範意識。美女認為下週一六萬多的 LV 就到家了,自然也就放鬆了警惕,認為「那一夜」的投資是值得的。其實對於這投入產出的預期,是建立在一個具有巨大不確定風險的情況下的;而對未來收益預期的包裝,則是這些投資機構(那位男士)最擅長的事情。一般股民大多跟這個美女一樣,所以虧錢基本上是活該,沒有這些人,股市賺誰的錢呢。而媒體和分析家們,往往在其中就扮演了 LV 店員的配合角色。

看完了故事,第一反應是蠻好笑的,而那個男的還真夠聰明(為甚麼我以前都沒想到這方法 :P)。但想到我們現在的處境時卻又笑不下去了。對大部分人來說(例如我),他們既不是那貪婪的美女,甚至連次貸是甚麼都弄不太清楚,每天只知低下頭,安分守己老老實實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但卻一次又一次無辜地給那些甚麼金融風暴牽連。你說多麼教人氣憤呢!

那當下我們又可做點甚麼事來抗衡未來日子的逆境呢?其實,我是沒甚麼對策的。在這裡我只是想說出和 Convince 大家我的一些看法而已。是真的,因為我們既生存在大環境中,是必定會受到大環境所影響,不可能獨善其身的。明白了無可避免,就只好順應了(按:「順應」絕不帶消極無奈的意思)。其實只須回顧一下,不管是物換星移也好、人類歷史也好、經濟周期也好,一切一切都是循環有序的,惟呈現之形態不一而已。而這些智慧其實古已有之,只是今天普遍人著重「收錢」多於「修身」,大家都忽略了真正重要的東西而已。如我在今年《香港美容年鑑》的序篇上用來鼓勵大家的「潛龍勿用」,便是引用了易經中的智慧。

如果我們明白易經的智慧,必定知道乾卦的「飛龍在天」之後緊接著便是「亢龍有悔」,早就提醒了我們在得意、高處之中,是必然伴隨危機的。生命的際遇、人和事本來就在恆動。如果早於心裡有數,危機來時自然就不會寸亂了。其實我覺得每次危機來臨,都是一個重新思考存在價值和意義的好契機。因為只有在逆境、在不遇的時候,才會產生激發人去修煉、去精進的能量,然後當機遇來臨時,才有力量配合大環境去把握、去發揮。所以我很堅信靠實力的人,即使遇到再艱難的困境,最多只會慘,但是絕不會死的。

那現在的環境我們該做甚麼呢?如果光說甚麼積極裝備自己等等,大家都會笑我老生常談了。

建議大家趁有空閒時(如果有的話),不如回想一下少年時候的我們到底有些甚麼理想;有甚麼是那時想不顧一切去追尋的?今天真的不可能再有那種激情了嗎?想一想是甚麼阻撓了我們?想一想是甚麼讓我們放棄了?想一想這樣值得嗎?試一試,不錯的。其實我們也不一定整天只想著跌市跌到甚麼時候的!

也建議大家多看一些李白的詩,於現時虛怯之時,納多點陽剛之氣。也建議大家多聽些黃家駒的歌,感染多些他的陽光與激情。

說不如做,馬上來一首和大家分享。

誰伴我闖蕩
前面是那方 誰伴我闖蕩
沿路沒有指引 若我走上又是窄巷
尋夢像撲火  誰共我瘋狂
長夜漸覺冰凍 但我只有盡量去躲
幾多天真的理想 幾多找到是頹喪
沉默去迎失望  幾多心中創傷
只有淡忘 從前話說要如何
其實你與昨日的我 活到今天變化甚多
只有頑強 明日路縱會更徬徨
疲倦慣了再沒感覺 別再可惜計較甚麼
誰願夜探訪 留在我身旁
陪伴渡過黑暗 為我驅散寂寞痛楚
尋覓沒結果 誰伴我闖蕩
期望暴雨飄去 便會衝破命運困鎖
幾多天真的理想 幾多找到是頹喪
沉默去迎失望 幾多心中創傷
只有淡忘 從前話說要如何
其實你與昨日的我 活到今天變化甚多
只有頑強 明日路縱會更徬徨
疲倦慣了再沒感覺 別再可惜計較甚麼
始終上路過

還有,快點去學樣樂器(不會遲的),等老了我們一齊來夾Band,我保證比現在你賺多少錢都還要開心!信我,是真的。

後記:由於我真的相信吃苦可以磨練人的意志和毅力,因此我每年都會報名參加毅行者,在 48 小時內不眠不休走完 100 公里的山路;一則鍛煉,二則籌款扶貧。所以請大家多多支持!

香港其實沒有公園

Welcome to Hollywood, everybody comes to Hollywood got a dream, what’s your dream?
Pretty woman, walking down the street,
Pretty woman, the kind I’d like to meet,
Pretty woman, I don’t believe you it must be true,
No one could look as good as you, Mercy!

近日偶然重看了《風月俏佳人》(Pretty woman) 的部分片段。每次重溫此片都教人賞心悅目─Edward 和 Vivian,一對人人艷羨的俊男(應該說是有大把錢的俊男)美女、一段幾乎不可能出現於現實世界的感人愛情、一個 The dream come true 的結局,在在都教人看得心花怒放。

記得片中一段情節,講述 Edward 最終接受了 Vivian 的建議,放下一些從沒間斷的「重要」賺錢會議,和她一起跑到公園,脫下西裝、捲高褲管,躺在草地上野餐、看書、嬉戲⋯⋯對照他日常繁重的、沒完沒了的工作生活,這種偷得浮生半日閒的逸緻,簡簡單單地享受人生閒暇,連看的人都感受無比嚮往。看到這裡,我忽然想:香港也不是沒有公園,但為甚麼這類躺在公園好好享受一個下午的寫意景象,好像只能在外國才可以見到呢?於是我又想:香港的公園是用來做甚麼的呢?

不知你多久沒有去公園(正確點說是使用公園),我則很久沒有了,上一次應該是 6 月 4 日晚上吧。去公園幹甚麼好呢?或者說香港的公園有甚麼用途的呢?我想最容易想到的用途應該是做運動了,就如每天清晨於公園看到的太極拳班、太極劍班,羽扇舞班、六通拳班,和一些上了年紀的公公婆婆在做甩手操和柔軟體操等,其他呢?恕我一時想不起來。

不知大家有沒有這種感覺,不計算當中的球場,可以在香港的公園進行的活動都是比較悶的。為甚麼呢?原因很簡單,因為只要你細心的想一下、比較一下,便會發現相對外國(甚至國內)的公園,香港的公園其實是甚麼也不准做的。不是嗎?草地絕不可亂踏(更遑論躺在上面野餐),小貓小狗固然不能帶到公園玩,原來在公園踩單車居然會被票控─放風箏不可以、玩遙控車不可以、玩滑板或 Roller blades 不可以、唱歌不可以,即使在公園玩樂器也同樣會被無理驅趕;甚至你想舒舒服服的─來,給我乖乖坐好點!所以我們在公園見到的人,大部分都只是在行行企企;或者一些阿伯在捉象棋。這樣的公園怎能不悶?怎能吸引你去消磨一個下午?

為甚麼香港的公園會變成這樣的?在公園唱歌有甚麼問題?在公園踩單車有甚麼問題?在公園玩又有甚麼問題?公園本來不就是蓋來給人去玩的嗎?偏偏就是公園管理部門的官員覺得大有問題─草地給踐踏了會有保養的問題、小動物帶進來會有衛生清潔問題、踩單車踩 Roller 玩遙控車放風箏統統會有安全問題、唱歌玩樂器會有噪音問題

但我仍然是要問,那還蓋公園來幹甚麼呢?到底用我們所繳的稅款,以數百萬年薪所聘請的高官又是做甚麼的呢?到底是他們替市民服務/解決問題?還是該讓市民去遷就他們,方便他們管理,解決他們的問題呢?根本全都是廢話、全都是借口、全都是自私偽善、全都以方便管理者角度去考慮,是完全繞過規劃和真正管理及忽視用家需要的做法。說白了就是:這是我管理的地方,大家別亂來,別在這裡出事或怎麼的、別讓人投訴或出甚麼亂子,總之是別給我添麻煩!最好是大家不要來,那便一定天下太平(這點我相信他們成功了。為了證實,我於星期日下午到一些公園實地考察過,原來真的沒幾個人的。)!

其實類似的管理手法屢見不鮮,最近亦有一例─上月赤柱古樹「因病」不支倒下,不幸導致少女莊頌賢被壓死,康文署險被追究責任(結果「當然」很險,「只是」意外一宗,照例沒有官員須要負責)。隨即換來的是一連串的撲殺「疑似健康有問題古樹」行動。儘管連受害人親屬及樹木專家都齊聲勸喻康文署不要反應過敏、濫殺無辜,但可惜不少古樹仍遭不測。他們的這種道理最簡單不過─錯的是那些病壞古樹,自己身體不好壓死路人本已不對,還險些讓大老爺被問責,正是罪無可恕,怎知會不會再倒幾棵,壓死多幾名,那時真有可能烏紗不保,還是先下手為強有殺錯冇放過,反正人死才會有家屬追究,樹死,它的家屬又可奈我如何?總之不能在我的管轄範圍內再出事。

見微知著,管理一個公園尚且如此,管理整個香港又會如何?我們的曾特首口口聲聲說不再能抱精英心態,要放下身段,了解市民所需,真正服務市民。請問作為小市民,又從哪裡可以體會到呢?

當 Vivian 醒覺了,找到自己的自尊、找到該走的路,她可以放棄英俊富有的 Edward、放棄當流鶯,決定回到學校讀書,重新開始、重新做人⋯⋯我們讀飽書的高官,你們也會有醒覺,找到自尊、找到真正應走的路的一天嗎?

Welcome to Hong Kong, everybody lives here got a dream,
所以我都 got a humble dream─in case 如果萬一僥倖有這樣的一天,希望高官們記得還香港人一個能讓大家歡度一天的公園。


P.S. 上面的照片拍於 9 月 21日 (星期日)下午的荔枝角公園,現場景況幾乎可用人跡罕至來形容。

真正港男

相片來源:消防精英網
要數印象深刻的港姐,隨口只能說出張曼玉,呀!還有早前同檯吃飯的葉翠翠(沒錯,是因為同檯吃飯。),其餘真的一時說不上來。也數不出多少年沒有再看香港小姐選舉了。不再看的原因有許多,一是有段時期兩家電視台鬥選乜姐物姐實在鬥得太濫了,一時間香港小姐、亞洲小姐、健美小姐、沙灘小姐、青春小姐、華埠小姐、華裔小姐⋯⋯加上後來周刊大堆乜花物花選舉,實在教人膩得幾近反胃。第二,也是因為選得太多了,哪來供應那麼多美貌與智慧並重的高質素靚女去參選呢?於是乎 40 幾歲的 A 小姐、14 歲的 B 小姐、路人甲、路人乙、LKF 的夜蒲女,統統都被「邀請」選美,質素如何可想而知。再基於同一原因,這類選美節目都變得粗製濫造,再沒質素可言。大部分參選的「美女」根本不美,司儀的問題亦沒甚深度,答者所答更往往答非所問,白癡十足,叫人瞠目結舌。通常節目的主題亮點不離兩個,一是今年的泳裝有幾少布,二便是答問環節,看司儀怎以言語戲謔、搞搞氣氛,或以低俗戲語笑話,吃吃其豆腐。試問一個既不悅目,也不賞心的,甚至醜化了這個地球上我最喜歡的生物─女人的節目,我還能看下去嗎?

近年知道有「香港先生」(港男)選舉,當然一次也沒看。一則前車可鑑,有幾好看心裡早有數;再者同性相拒,男體從來對我沒半點吸引力,可預計硬要去看只會自討苦吃,肯定換來全身發毛收場。

但人算不如天算,某個晚上和友人到餐廳用膳,「照顧周到」的餐廳東主在幾乎任何視線可及的角度都裝置了電視機,而當時在播放的電視節目正正是港男選舉。本來是來吃飯的,正是我有我來吃飯,你有你選港男,一於關人鬼事,也沒多加注意。但最終,我還是獻出了我的第 1 次─第 1 次看了「香港先生」選舉,原因是「現場」的氣氛實在太激烈了。這裡的「現場」是指選舉的現場,同時也指我吃飯的現場。在娛樂的角度看,無線電視辦這選舉算是頗成功的,從「現場」觀察,起碼它的確令大部分的觀眾(尤其女性觀眾)驚呼狂叫,笑的人仰馬翻。當然,這成功全建基於近年傳媒慣用的低劣方程式─就是低俗、意淫和褻玩參與者。今次我沒興趣談傳媒辦這些選舉節目背後的精神理念和道德,讓我看得全身發火的是那些男男(參選者)女女(評判和觀眾)的表現和價值觀。

相信不是我太天真或太傻,即使換任何一個人用常理去想,都很容易聯想到從「香港先生」選舉選出來的,應該是能代表到香港男性的優良特質(因為我們不是在選 HKPK);各方條件都應優於一般港男(一般者,即統計學中的中位數也,如選出來的優勝者,水準連中位亦不達,也該自盡了吧!);他們應該讓其他男士覺得「如果我都係咁就好囉!」,又或者讓女士們覺得「如果我男友/老公係咁就好囉!」,應該是這樣的,對嗎?如果你也有看過這個節目,不知你有甚麼感覺?你覺得他們會是香港男性的佼佼者嗎?我倒有點被人強姦了的感覺⋯⋯

好,我們來看看港男到底是怎樣選。首先,論外形,我「以為」既選男,男主陽、主剛勇、強勁,要像太陽般,參選的港男起碼也須明顯地擁有這些表面特點。綜觀一眾參選男生,不錯大家都周身肌肉了,但除此之外,還有甚麼呢?我一點都看不到上述剛陽男子該有的特質。別提那些運動「表演」環節,莫說只是些花拳繡腿的「表演」,即使籃球真的打得很好、舞跳得再棒、功夫耍得再拿手,也沒用,因為這些只是術,不是男子獨有的。這些術,女士也一樣學得來,分分鐘學得比男性還好。我指的是那份充滿陽剛的真正男人獨有之氣─叫氣慨。那夜,你有看到嗎?

沒有氣慨都算了(就算他們太年青,還未歷練出來吧),最教人吐血的是這些大隻佬一個個赤身露體展示給人品評時,有幾位還竟然向觀眾及評判拋媚眼、扮 Cute。我的媽啊!簡直是陰陽怪氣,有負男人之名啊!(但很可惜,我有我吐血,這幾位娘娘腔的筋肉人得分卻很高。死未!)男人不是不可以柔,但請回家錫女朋友、錫老婆、煮飯給阿媽食時才拿出你的柔,如果你真的有的話!

再論內涵,這個我倒沒甚麼可評了,因為根本看不到。我聽來聽去都是我懂得打波、游水、打 Golf、滑雪、爬山⋯⋯我倒沒看到有哪個對社會、對國家、對文化、對教育、對政制、對人倫有興趣、有認識的。或許是我冤枉了,或許他們有的,但若有的話,為何不 Show 出來呢?這些不是好東西嗎?對這些有興趣有認識很羞家、很沒內涵嗎?為何滿口(可能是滿肚)都只是玩的東西呢?男人,我們還要齊家、治國的啊!至於他們的辯論環節,唉,還是算了⋯⋯

最後論價值觀。這點真是非拍檯不可了!正所謂男人大丈夫,頂天立地,有所為,有所不為。為拉票而任人撫摸褻玩身軀是怎樣的一種價值觀啊!雖非甚麼萬金之軀,也可說男性給摸摸沒啥損失,也許是的,如果連男性尊嚴和氣節都老早已經沒有了的話。

至於那些表現得如瘋如狂的女性觀眾與評判,唉⋯⋯也不說了,就用千百年的封建社會為她們帶來的壓抑作開脫吧!

當晚結果誰當選「香港先生」我已沒半點印象了,因為我心目中的港男不應該是這樣的。那我心目中有滿意的港男嗎?有的,起碼最近有兩位。他們同樣練得一身肌肉,但不是給觀眾把玩的,而是運用它們在煉獄般的環境往復救人於危難的;他們有內涵嗎?肯定的!他們會對別人生命的價值予以絕對肯定,甚至高於自己;能義無反顧地將最後一口氣讓給有需要的人去吸,即使素昧生平。也許他們不懂扮 Cute 扮可愛逗人發笑,但橫看豎看,都一臉英氣;也許他們沒有一等榮譽學位畢業,也不太會辯論,但他們上陣「表演」、奮身救人從不怠慢,即使他們知道這樣做並不會拿到一份無線電視藝員合約。要選港男,就這兩位吧,絕不辜負香港先生之名。我很榮幸為大家介紹兩位叫香港人為他們感到驕傲,為拯救生命而犧牲的消防英雄,我們的真正「香港先生」─消防隊目 蕭永方先生和消防員 陳兆龍先生。

謹此致敬

有血有汗 有因有果

我很相信因果的,尤其簡單因果者甚。甚麼是簡單因果?即是說你不播種是不會有收成的;如果播下蘋果種子,種出來的一定會是蘋果來的,凡事都應該是這樣的,不是嗎?至於複雜的因果論,例如到底是好人有好報?還是殺人放火金腰帶呢?由於太複雜了,當中太多變數及我們看不見的因素、太多各種因果的累積和相互影響,真的是太複雜了,以我的智慧實在是搞不懂,所以一般我是乾脆不會去理它的,總之盡量做自己判斷過、過得自己,認為是對的事就是了。

請不要敏感,我不是想說做雜誌有血有汗有幾慘,我今期只是想說說做運動而已。而且有血有汗不就見得一定要朝不好的一邊想的。

經常看到一些調查顯示香港人(或都市人)的運動量不足,亦經常在政府的宣傳片上看見推廣運動的好處;但另一方面,又好像常聽見身邊朋友說去做運動(大多說去做 Gym),而走過鬧市的健身中心,也定必看見一大群人對著玻璃幕牆「表演」跑步或 Sky Walk 給大家看。不管現實情況是怎樣,做運動對身體有益是不爭的事實。只是今天大部分人做運動的目的是甚麼呢?怎樣做運動才是真正對身體有益呢?

先談運動的目的。其實今天很多人做運動的最終(或說真正)目的並不是衝著健康。他們想達到的不外是要減肥、要纖形,或是要線條、要肌肉,這是甚麼來的?說穿了,都是為了外觀、為了好睇、為了型。所以這類人是不會問怎樣做運動才會健康的,他們只會問怎樣做才會減到磅、Build 到 Muscle。當然,也有不少人真的為了健康而做運動的,但他們可能真的以為只要做運動便對身體有益,卻忽略了怎樣做、在甚麼環境做才真正有益。

不管做運動的動機是甚麼,不少現代人普遍都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在冷氣間做運動。再下去談這個錯誤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做運動這個「因」,會為我們帶來甚麼「果」。

歷經千萬年的進化,其實人體的結構是非常精密和聰明的,它會因應不同人的生活習慣和需要去重點強化有關方面的系統。即是說我們常去「運」用、常去「動」的部位,我們的身體是會自動去強化它的。從外在看,所以肌肉結實了(玩重量運動的更會大隻了);而心和肺這兩個負責運送在運動中必定會增加消耗的血和氧氣的器官,不論做甚麼運動,工作量也一定會增加,所以隨著經常的運動,也一定會強化起來,這是簡單的因果,是一定會發生的(當然我指的是一個身體健康正常的人而言)。但運動的果就只是強化器官和肌肉嗎?不是的,那只是其中一個果,而且這個果不是一朝一夕可見到的(因此別奢望 3 年才跑一、兩次步會強化心肺功能,會猝死的機會可能更大)。反而每次運動都出現的果正是大部分人都忽略甚至是倒過來去制止的,那就是出汗。正如上面說,身體是很聰明的,它不會冇嗰樣整嗰樣無啦啦去叫汗腺排汗去浪費體內的水分的。可能已有人很聰明的搶答─幫助散熱嘛!對,對得不得了!但同樣道理,身體是不會無啦啦發熱,然後又要去出汗來散熱的。一切的果,都自有其因。既然我們的身體每一次做運動都要我們出汗,一定有原因的。但偏偏現代人都追崇享樂,最好一切的事都要舒服,連做運動都不例外,因此愈來愈多人,選擇到室內、有冷氣的地方「舒舒服服」不出汗地做運動。試想想除非你認為運動出汗是錯的、是身體有毛病,否則做運動出汗便是最簡單合理,我們硬要和身體對著幹,你認為這樣倒行逆施會有益、會有好「報應」嗎?

其實做運動(因)出汗(果)的好處可能是眾多「果」之中最好和最快見效的,只是一向沒被好好宣揚,甚至是被忽略了。我嘗試用我對此有限的知識去說明一下(不過先此聲明,我既不是醫生,更非中醫,只是以我從各方面得到的資料、從日常生活中學習到的經驗、從老人家傳授的智慧,再加上自己的分析所得的認知和大家分享而已,有不同意的,歡迎指正和討論。總之信不信由你。)。出汗有其好處和作用,其實例證早見於我們日常生活之中。君不見長期處於寒冬的芬蘭人發明了密室烤烘的芬蘭浴去強迫自己出汗嗎?也常聽到人們說:「噓,做完運動,出了一身汗,舒服晒!」而以前的老人家更會借助強迫出汗來治病,諸如發燒、感冒之類的病症,之所以有「焗一身汗便會冇事」之說。

其實出汗的好處、可治的症還不只於此,它也可治久咳、寒痰、哮喘,甚至是皮膚問題。這不是我亂說,是有其依據的。因為負責管理氣管、肺葉的是我們經絡中的肺經,它亦與大腸和皮毛同屬一個系統,因此暢順的排汗(甚至大便)都對這些相關器官的毛病具有療效。例如感冒所引致的發燒,在中醫醫理上稱為「表症」。「表症」者,即病尚在表皮,未侵臟腑。若能及時處理─即舒緩肺經,幫助(或強迫)排汗,發燒的症狀自然會消退,此之所謂「解表」。焗汗只是強迫出汗的一種民間傳統方法(因以前看醫生沒今天方便),中藥之中便有不少是用作「解表」的。但很明顯,用藥迫出來的汗或焗出來的汗,都不會及得上做運動時身體所自然發的汗來得好。但有一點必須注意,就是出汗之後一定要擦乾,不可任其留在皮膚之上風乾,尤其不可被冷氣吹乾,否則寒氣會反侵身體,即老人家所謂之「攝」親,這樣不但治病不成,反會令病情加深,此為大忌,切記切記。

當你明白到出汗的好處和原因後,你還會堅持要在有冷氣的地方做運動嗎?還會想盡辦法去令自己不出汗嗎?其實我們要多相信自己的身體,它是跟你沒有仇的,是不會整蠱你向你講大話的,它的每一句說話(表癥)都是一個果,都是因為有些事發生了要讓你知道;是身體和你溝通的方法。如果你不理它,甚至強行截斷它和你的溝通(最常見的方法是吃止痛退熱的藥物或打針,甚至出動抗生素),通常都不會有好結果的。

上面所講的,其實只算是中醫、經絡學說中的皮毛常識而已,在中國已應用何止千年。若能掌握善用,豈只養生療病,對美化容貌更有莫大裨益;只是今天懂得這些常識(知道如何解讀身體的訊息及其相關關係)者又有多少呢?如各位看過本編者話,發覺對中醫、經絡、養生美容等題材感興趣的話,不妨來信、來 Email、來電甚至來出版社告知,若感興趣者眾,我可再寫多些有關題材,一齊看清楚那些人的表表、裡裡;正正、邪邪;陰陰、濕濕;虛虛、實實;寒寒、熱熱⋯⋯到底是啥傢伙,又怎樣面對才讓我們活得更健康、更美麗。

如果成功勾起大家的興趣,我種下的這個「因」,便算結到甜美的「果」了。

單車啟示錄

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犬女終於在 6 月 15 日,即是她 10 歲那年的父親節那天,學識踏單車(自行車)了。對大家來說,這可能算不上甚麼好消息(甚至關人鬼事咩!),但對我來說,這不單是好消息,也結束了一直以來的尷尬,更帶來一個重要的啟發。

犬女不是最近才學踏單車的,不算 BB 時期坐的那些三輪單車,還未學懂之前,真真正正的單車就已經買到第 3 輛了。為甚麼會買那麼多?她不是遺傳了我收藏車的嗜好,只是買了第 1 輛,學來學去學不會,結果丟在一邊廢掉了。過了些時日,心有不甘又買一輛給她;再試,又學不會。後來搬回市區居住,由於環境所限,學習的機會便更少了。第二輛單車的下場也和第 1 輛沒兩樣,只是屍體還躺在陽台,尚未下葬而已。直到父親節那天,她突然對我說:「老竇,可不可以再買一輛單車給我?」雖然我的心裡在想:「又來?!」但口裡仍是說出:「好啊!」

我不算太寵孩子的一類父親,不是女兒要風便得風,要雨便得雨的,單車買完一輛又一輛是因為我認為單車是孩子必須懂的一種基本技能,也是必須玩的一種運動;難得她仍有興趣,怎會不舉腳支持呢?

至於尷尬,其實只是存在自己內心,一直都沒跟人說。話說從小到大,所有有關平衡的玩意都難不倒我,不管是 Roller、Roller-blade、溜冰、Wakeboard、滑雪,統統都難不倒我。雖不至天生出來就會,但一般學上不超過 1 小時便會行會走。至於單車,就更是強項中的強項了,中學時期九龍及新界的大小街道和高速公路,都曾留下不少我和我至愛的 「Dup」 頭車的蹤影。所以一直一廂情願的推斷擁有我這方面優良 DNA 的女兒也應該不遑多讓,學踏單車?應該也像跟吃菜一樣容易吧!直到一次、兩次、三次⋯⋯的失敗,百思不得其解,沮喪之餘,不禁想到難道 DNA 出了甚麼問題?還是當年出院時在育嬰室抱錯了人家的 Baby 走?反正每次看見人家 4、5 歲的小孩已騎著單車到處飆,自己牛高馬大的女兒卻還未脫離那一對輔助輪,唉!感覺真尷尬⋯⋯

到底問題出在哪裡呢?推的扶的教法試過了,但一放手便跌;放她在斜路衝下來,又把她嚇得哭了;用單車、電單車載著她感受一下甚麼叫平衡,又感受不了。其實後期我的心態已發展到順其自然吧的半放棄狀態,直到父親節那天和女兒走入旺角金魚街的功學社單車舖選擇第 3 部座駕時,店內的師父問她是不是初學啊?女兒點頭,但我心想你怎可算是初學啊,只是一直學不會而已。然後那師父(Danny 哥哥)為她選了一款我認為太大的單車叫女兒試坐,稍為調校好合適的高度、坐姿後問她會不會怕。面對比以往那兩輛要得多,又沒有輔助輪的新車,她毫不猶豫的大力點頭。Danny 哥哥安慰她不用怕,按他指導的方法,大概學 30 分鐘,頂多 35 分鐘便應該會學懂。我站在旁邊看著同樣帶著懷疑眼光的女兒,心想:「呵呵!不會吧,她那個對平衡方面那麼有 Talent 的老竇教了不只 3 年都教不會,經你一點,30 分鐘便 OK?未免有點口輕輕吧!」當然我只是心想,並沒有插嘴,只見 Danny 哥哥說了些聽起來沒甚麼了不起,但又好像有道理的學習方法叫女兒照著練,然後問我要不要也挑一輛單車,否則小孩子學會了你在後面跑著追會很累的。

我帶著走著瞧的心態付過款,帶著女兒和她的新單車回家到樓下公園做實驗去。實驗的結果是,我寫這篇稿前剛剛到功學社為自己買了一輛單車!詳盡一點的實驗報告是:「犬女按著 Danny 哥哥所說的方法練習,用了只 15 分鐘,已自己騎著單車走到冇雷公咁遠了。」報告完畢。

這件事令我想起近日一班業界朋友在電郵上討論的一個題目─請人難。又話說有一天幾位同業在不同場合聊天時分別都談到美容行業請人難這個問題,不少阿姐級、會長級的老闆娘,都訴說要親自落手落腳為客人做 Facial,更有有 Booking 但沒人手應接而考慮是否該把分店合併的個案。這不正正就是我在 5 月分編者話中伏留下來的問題嗎?當時我的擔憂是政府的教育及職業教育政策設計、施行和資源分配投放時,未有充分研究、考慮到行業的生態和特色,結果勢必改變行業的生態環境,最快出現的現象是汰弱留強。可憐的香港中小企,從來都充當弱者的角色,管你在行業發展史上留下了甚麼功績。所以從 2006 年開始,儘管報讀美容課程的整體人數可能沒有下跌,但才 3 年而已,民辦美容學校的收生狀況早已是每況愈下、捉襟見肘了。而我所擔心的長期影響─行業人力資源失衡,似乎也開始浮現了。

問題出在哪裡呢?不就和犬女學單車一樣嗎?即使老竇很叻(自以為)、女兒又肯跟你學(因為沒選擇而已)、你又有錢買單車、又肯花時間教(可能只是在浪費女兒的時間而已),也不一定能教得出來的。

專業畢竟是專業,不是有政策和資源就能取代得了的,還得有長時間的經驗和成果累積才能成事。當務之急是如何撥亂反正,並為傳統美容學校進行急救。要不然,3 年又 3 年、3 年又 3 年,到時候美容行業的發展,我真是冇眼睇了。

至於急救方法?那要集思廣益,絕不是我一個人的力量所及了。短短兩個月內我一再提出同一問題,是想大家真正 Aware 到問題的嚴重性。如有任何建議,歡迎來函 or 來電交流。

P.S. 如你也有孩子未學懂踏單車,也歡迎聯繫,我可轉述真正專家的教法,原來只要方法對,真的很容易教曉的。

« 上一頁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