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懶篇之:平衡發展 重中之重
今期又找了個借口來躲懶─由於4月實在太忙了。一邊忙著應對醫療界與美容界就「醫療」/「美容」/「醫學美容」的爭議;另因今年再獲委香港美容業總會第5屆執行委員會主席一職,4月分正忙於籌備就職典禮的相關工作和會刊的製作,實在挪不出時間寫這期編者話。想到籌備總會就職典禮和製作會刊,何不拿總會會刊內主席致辭來與未有出席就職典禮的讀者分享?既可讓更多同業重溫總會成立的原因和歷史,也可和大家分享作為總會新一屆主席的心聲。愈想愈覺得理由充分,就此決定是也。
2003年7月,衛生署發表《對醫療儀器實施的規管》諮詢文件,建議對本港醫療儀器的製造、進口、售賣及使用作出規管,以保障公眾健康及安全。當時的立法會李華明議員提醒我,表示有關規管與美容業界有密切關係,建議我們(美容界)應對規管諮詢詳加了解,並積極表達業界意見。詳閱諮詢文件後,發現建議的規管不單只是李議員所說的「與美容業界有密切關係」,而是幾乎所有美容儀器/工具(甚至小至一支暗瘡針)均將納入醫療儀器規管範圍、將被定義為醫療儀器。我將有關情況通報同業,全行震驚,亦促成全港美容業聯盟正式組成,積極收集行業意見向政府及立法會反映,並提出更適切可行的規管建議,捍衛美容行業合理權益與尊嚴。猶幸政府能廣聽民意,未有草率立法。同年,全港美容業聯盟亦開始不斷發酵,醞釀香港美容業總會的誕生。
由全港美容業聯盟到香港美容業總會正式成立至今,10年以來,我們一直堅守捍衛美容行業合理權益與尊嚴的哨崗,舉凡遇到損害行業權益與聲譽之事情或糾紛,總會定必挺身而出,向社會澄清、向政府反映,並積極參與處理及排解有關事件,向公眾展示美容行業的正面形象和態度,以行動去見證、樹立行業的專業地位。
去年底,一宗醫療事故引致有醫學美容機構的顧客死亡,引發政府檢討本港私營醫療機構的規管架構,惟有關規管的方向,勢將對現時大量應用各種科技項目的美容行業帶來翻天覆地的衝擊,效果將如同2003年發表對醫療儀器實施的規管的建議一樣─大部分現時美容院提供的「美化容貌服務」將被定義為「醫療程序」,分別的只是今次是以「服務」而不是以「儀器」作基礎單位,只要政策訂定稍有偏差,必定對美容行業做成毀滅性的破壞。有關討論甫開展,旋即惹來美容界與醫療界的重大意見分歧及爭議。
其實「美容」與「醫療」兩個界別,各具專業、自負己識,分別就不同的需求,服務著不同的社群─醫療界向來堅定不移,穩把救人活命、治創療傷之關,在多場重大疫症和災難中,為捍衛全港市民的健康和安全,不少醫護人員展示出其無私無懼的崇高品格與情操,讓我們肅然起敬;而美容界多年來亦一直默默耕耘,努力令更多市民容光煥發、提升自信和自我肯定,更讓工作刻苦、堅毅拚搏而聞名於世的香港人減壓調息。今天別人眼中看到美容產業的繁華,並非來自法制賦予的優勢,而是昨天美容業界努力奮鬥,贏得客人支持所得的成果,難道不應同樣得到尊重、肯定和保護?
「醫」、「美」兩個界別,本來並不相互排斥、衝突,但作為資本主義社會,我們明白香港是由市場機制主導,但若以巿場機制來調節醫生/醫療服務的供求,會是港人之福嗎?培訓一名醫生,由大學畢業以至完成專科訓練需時不下12載,同時社會亦投入了高昂的培訓成本,若太多醫生因制度而引起的便利/優勢放棄行醫而專注於美容產業,不單會影響社會醫療質素,另一方面亦白白浪費社會的資源。本來,只要大家退後一步,其實不難看清楚各自在社會上扮演的角色和責任;自幼開始接受的道德教育亦讓我們知道該克盡己任、做好自己之本份的重要性,但很多時問題偏偏卻由制度引起,實在令人無奈。
10年來,見證了香港美容業總會的成立與發展,在同業友好的支持和鼓勵,並在歷任會長、主席及委員的共同協作和奮鬥下,努力將香港美容業總會承諾為業界服務的工作做好;行業此刻正處於關鍵時期,極需同業齊心合力共度難關,本人有幸得到執行委員會信任,重委戰甲,定必竭盡所能,為行業的健康發展和尊嚴奮戰到底。同時更希望有關當局當下必須就社會的真正需求進行詳細考量,為「醫」、「美」的共存和共融作出明智且長遠的規劃。畢竟,平衡發展,才是解決問題和令社會和諧的重中之重!
香港美容業總會
第五屆執行委員會主席 葉世雄
2013年4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