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矛盾 和 腦內有舊豬油
有沒有聽過「法國矛盾」或「法式矛盾」(French Paradox)?
如果從事美容行業,你最起碼應該知道這是甚麼一回事;如果你從事減肥纖體工作,更有必要了解及思考有關研究,儘管你不一定能弄出個甚麼結論來,甚至未必能搞清楚是怎麼一回事,但最少你是經過認知、分析和思考的。否則你只不過是一個盲目相信和跟隨那些「專家」提出的所謂「最新發明」、「最新研究顯示」、「目前最有效方法」等建議去生活、甚至只是引用這些「資訊」(亦可能是「偽資訊」)扮專家去幫客人減肥纖體的人云亦云、沒有思考的生物而已。你要知道,那些沒有經過時間驗證的研究報告是絕對(也經常)可以今日的我打倒昨日的我的,甚至將來發現是之前搞錯了的,只是「目前」他們並未有證據顯示而已。
「法國矛盾」不是新事物,是1991年美國哥倫比亞電視台(CBS)著名的新聞節目《60分鐘》所提出探討的。節目專題討論為何一向嗜吃(而且按專家的「標準」還是吃得特別不健康)的法國人,竟反而吃不胖,且較美國人(其實是較很多國家的人)健康?
「法國矛盾」所指的是,法國人愛吃牛油、豬油、鵝肝和芝士等這些動物飽和脂肪,他們攝取的脂肪量是美國人的3倍,但患心血管病的機率卻反而低美國人3倍,法國女性罹患心臟病的機率更是西方國家中最低的;而且你會發現法國人普遍身形窈窕,肥胖的人口遠較美國少;人均壽命近79歲也是較美國及不少其他國家為高。到底是甚麼因素引致這個被認為是反常的現象,科學界還未有一套完滿的解釋。因此這現象就被稱為「法國矛盾」。
對「法國矛盾」的解答眾說紛紜。有人歸究於法國人一天三餐的規律和慢吃(法國人一餐吃個2-3小時屬等閒事,絕少對著電視狼吞虎嚥)的生活態度,一般零食在法國不暢銷也被認為是一個因素;有研究指出法國人的人均消耗紅酒量是歐洲平均值的2倍,因此亦有指紅酒內的白藜蘆醇(Resveratrol)以及槲黃素(Quercetin)才是法國人的保命丹。不管能否找到最終答案揭開真相,「法國矛盾」無疑教提出「脂肪萬惡論」的專家尷尬。
過往數十年,由美國主導的研究都把飽和脂肪(豬油、牛油這些動物性油脂)當成大敵,指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是心血管的殺手,更是引致心臟病、高血壓、腦中風等心血管病的元兇(因此亦造就了人造奶油的發明、大量低脂產品湧現及精煉植物油工業的興起)。但肥胖的、死於心血管疾病排名第1的美國人,站在窈窕的法國人面前,「法國矛盾」似乎令這些指控無法站得住腳。
看到這裡你會想甚麼?正如上文所述,連科學界也未能有一套完滿的解釋,你也不一定能弄出個甚麼結論來。但你是不是應該最起碼產生點懷疑,懷疑一下是不是有甚麼搞錯了?其實再看清楚一點,「矛盾」並不只在法國發生,中國人向來大量採用動物油和乳酪製品(豬、牛、羊、馬等),南洋各國的人也是採用椰子油、棕櫚油等這些飽和脂肪。這些地方的公公、婆婆吃了一輩子的飽和脂肪,他們有很多癡肥和高心血管病例嗎?這到底又是怎麼回事?
現在,我們已被教育到認同「少吃豬、牛油,多用植物油比較健康」這觀念。但你有嘗試過去了解「植物油」是怎樣回事,你肯定它們真的會更天然、更健康嗎?如不肯定,最好就不要如此向你的家人、朋友和客人說了。
你知道植物油是如何得來的嗎?花生油、橄欖油、芝麻油等這些以傳統方法從含油量高的種子直接冷壓(Cold press) 出來的、未經精製的油還好,但玉米油、大豆油、菜籽油等含油量低的種子,必須經化學溶劑浸泡,才能將當中的油脂萃取出來,而那些浸泡用的化學溶劑內含的毒性(己烷、苯、甲苯等),到底殘留了多少在內呢?那要賭煉油廠的技術和良心了。因此近日你會看到有食用油的廣告強調在本港生產的油才值得放心購買云云。
以前家家戶戶都在家中自家煉油(炸豬油),由於都是自己吃的,保證是最有良心的煉油廠了,生產的油亦肯定是最無污染、最無添加的純淨油。但被專家們警告(恐嚇)後,都紛紛把這些又平又潔淨的材料掉棄,心甘情願掏腰包去買那些精煉油、氫化植物油。
可能會有人警告你豬油和牛油這些飽和脂肪裡面,含有會促使身體發炎的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那你只要告訴他多吃蔬果和粗糧便可化解了;而且豬油在常溫下呈固態,穩定性高、可耐久保存不易變質,適合高溫烹調,較不容易氧化產生自由基;豬油中更含有可以抗病毒、提升免疫力的月桂酸(Lauric acid),這也是其他不含月桂酸的液態植物油所沒有的呢。
說了那麼多,其實我不是想說服大家和我一起吃豬油(可能由於我不是專家,我甚至連家人也未能全部說服),只是不想大家盲目相信「專家」,做一個不求甚解的人。
大家不要以香港人均壽命全球最高而沾沾自喜,以為我們已生活得頗健康,且記住平均壽命82.5歲(女性更平均達86.7歲)不是由我們這一代在「專家指導」下生活的香港人所締造的佳績(因我們都還未死),而是由我們爺爺嫲嫲以至再上一輩所創造出來的。他們幾十年來,並沒有聽從甚麼醫學專家、營養學專家、藥物學家的指引去吃甚麼,或不要吃甚麼(那時也沒有那麼多專家和那麼多指引),而是根據更可靠、更經得起時間驗證的傳統智慧(只不過是前人沒有用現代科學方法或統計學方法去做出份甚麼研究報告來)去吃、去生活,但卻長命百歲。我們這一代的成績如何?且拭目以待。只是,我個人並不樂觀。
希望假以時日,我的後人能驗證我的看法,如果被我不幸言中(我們這一代愈來愈短命和愈來愈多病痛),更希望他們能體會我的意思─要多思考,不要再像我輩般盲目相信那些背後滿載動機的「專家」所提出的指引。
豬油,拿來撈飯,總好過要來塞住個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