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八月, 2011

香港有600多萬人不快樂

最近有調查顯示,表示滿意民生現況的香港市民比率僅得16.2%,即是700多萬香港人中,超過600萬人不滿現時的民生狀况。近年香港沒甚天災橫禍,經濟狀況亦頗佳(起碼數據如是),政府庫房更水浸到要派錢,為何不滿意民生現況的人會比89六四、比03沙士、比08金融海嘯時更多呢?信我,這種現象只會愈來愈明顯、愈來愈惡化。為甚麼?下面來分析。

早幾期和大家討論《最低工資條例》時已提到過,比《最低工資條例》更「精彩」、和我們切身攸關的一大堆條例陸續有來。今次就和大家探討一下我們的政府制定政策(立法)的思維和心態,而這種思維和心態又怎樣主導了立法的方向,然後你就會一理通百理明,明白政府到底想怎麼做,或到底做了些甚麼,令到那麼多人不快樂了。

雖然我們常標榜香港為一法治社會,並引以為傲,但我們必須要有批判性的思考─法治社會是不是法例愈多就愈好呢?是不是凡立的就一定是好法例呢?

思覺稍為正常者,都知前者答案是否定的,否則便會立法起床要叫父母早晨、立法搭巴士要排隊、立法食飯要捧碗、立法痾完尿要洗手……至於後者,答案也同樣是否定的─即是說並不是所有立的法例都是好的,法例中會有好法例、有差法例,更甚者當中有不少會是惡法。我定義的所謂「好法例」很簡單,是指能維護大多數人利益而又盡量不去傷害少數人的法例;「差法例」則是那些原始動機是良好的,目的是維護大多數人利益,但立法技術上很差勁,無法達到原有目的,甚至是弄巧反拙的那些笨法例或偽法例;至於「惡法」,就是一些為維護少數人/利益集團(一般為掌權者)的利益而犧牲大多數人利益而去訂立的法例。

法例一般都很複雜,極度不容易理解,奈何我們負責立法的官員又不專業(不專業不是指他們讀得書少專業知識不夠,而是他們的態度不專業;是指他們只會運用他們的專業知識去盲目聽從上級長官的意旨行事、捍衛自己的官爵俸祿和上級的喜惡,而非法例的合理性和大多數人的福祉);至於監察/左右立法的立法會議員大部分亦不專業,本來議員法律知識不專業不重要(因為他們本來就來自各行各業、是代表不同階層選民的意見,並非位位都一定讀飽書甚或擁有法律學位),但最慘在於我們有懶惰的議員(最低的出席率可以是8%,即是100次會議有92次No show),相反亦有以數量博取表現的議員(你們看我多好、多愛你們,立了那麼多法例去保護你們)、有自身政治動機凌駕選民意願(或凌駕讓選民了解真相權)的議員,更有拿投票意向來當政治人情的議員(當權者當然懂得親疏有別,會適時回贈高官厚祿以報恩情)。在這樣的立法組合下,不用推算或然率,你都會知道能立出好法例的可能性有多高了吧。難怪民意研究發現市民對於政府和議員的民望淨值同樣是負數。

有了這些基礎,我們再來分析/估計一下政府(即當權者)最想做的是甚麼事。每一屆政府上台和每一份施政報告所發表的重點都不離2項─搞好「經濟」和「民生」(其他項目都只不過是次要的裝飾品)。但不要有美麗的誤會或聯想,經濟好,民生並不一定跟著好的。

有哪個政府不想搞好經濟的?又有哪個人民不想自己的政府搞好經濟的?問題是怎樣搞經濟。我們就來看看香港政府的特首和高官們是怎樣搞好經濟的。搞經濟是一種商業活動,搞商業活動就是要賺錢,賺錢愈多愈快即代表愈成功。本來百業興旺,大家都有生意做有工開有錢賺自然就會國富民強,對嗎?如果你同意,那代表你和我一樣─已經很Out了。靠一人一分力去工作去做小生意來賺錢的方式叫「揼石仔」,香港政府早就不和你玩「揼石仔」了。他們早已找到致富的金鎖匙─就是炒、炒、炒。炒地產、炒股票,甚至炒無中生有(例如甚麼衍生工具)。

你試想想,假設法例仍然容許小販攤檔存在,全香港有20萬人當小販賣街邊,他們所產生的經濟效益(即所賺的錢)和為庫房帶來的收入,會勝得過李超人壟斷式的超級市場、超級廣場嗎?即使你20萬人當小販賣的收入都願意無條件全部上繳給政府,又夠政府賣一塊地給地產商起樓的收入多嗎?更何況你說趕走20萬小販,可騰出多少塊地,賣多少個千億?等你們慢慢「揼石仔」要揼到哪年哪月哪屆政府才揼得到這麼多?再者,和一個超人「私通」,不是容易過管理20萬小販大軍嗎?那你說小販和城市發展的法例會怎立?

還有就是金融股票─即金錢槓桿投資遊戲。這便更厲害了,它能夠無中生有、能夠一變十、十變百、百變千,吸引到很多人連生意都不做、連一生積蓄都願意押下去。同樣,這種投資遊戲的收益是可以很可觀的,10萬個人炒菜,分分鐘都「不及」1個人炒股。

最佳例子莫過於迷債了。金融機構居然能想出亂借(很鬆手地借)錢給信貸不好的人(即所謂次級按揭 Subprime mortgage),然後把這些債項賣給投資銀行,投資銀行又把這些債項包裝成抵押債務證券(即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然後再拆細並包裝成迷你債券, 賣給全球的各種基金和投資者;投資銀行為了保障自己,又賣了其他金融機構推出的迷債衍生工具─信貸違約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即是迷債保險)。結果?迷債爆破的結果是怎樣不用我說了吧,多少人一夜間失去一生積蓄,甚至有整個國家被拖累至破產。煲爆了,但那些金融機構會有事嗎?會倒嗎?不會的,因為他們牽連的範圍已經太大了,政府不會讓他們倒的,於是又是用人民的錢去補貼、去拯救。但那麼多的人輸了那千億萬億的錢去了哪裡呢?這點你又有想過嗎?

政府賣的地是你和我可以買的嗎?當然不,那是極少數有很多很多錢的人才能參與的遊戲;金融機構是你和我可以開的嗎?當然不是,那是要有很多很多錢,再加政府批准才可以玩的。即是說,即使要扼殺幾十萬中小企的經營空間、幾百萬人的打工幾會,政府的政策最終都是為了保住那些最大炒家─地產商和金融機構的利益的。

你是不是發覺今天的生意難做?是不是市場上甚麼東西(即使是民生必需品)都被炒至天價?是不是發覺很多人和你講將來要有好的生活,便要懂得理財、要懂得投資?你是不是覺得很有道理?你是不是覺得不「投資」根本就跟不上瘋狂上漲的生活水平?噢,你一同意便中正圈套了!

理財、投資,說來很好聽,講白了是甚麼?即是叫你買股票、買基金、買債券,不是嗎?肯定有不少人會說:「但我確實在投資方面賺了不少錢啊!」當然會賺錢,不然有鬼會玩,但你「投資」所賺得的那幾倍,甚至用槓桿投資(即炒孖展)所賺的幾十倍利潤是天跌下來的嗎?那是其他人「看錯市」、「投資失誤」所輸的錢啊!你「投資」愈成功、賺錢愈多,即同時有十倍、百倍的人「投資失誤」,輸光了他們的錢啊!賭場裡面,永遠都只會得少數人會贏、永遠都只會得少數人會快樂,這是定律啊!現在你應該明白為甚麼經濟很好,但民生很不好了;你也應該明白為甚麼貧富懸殊會急速加劇了。

如你覺得這樣冇問題,我亦冇意見,我只是在找尋自己的快樂,順便說說為甚麼愈來愈多人不快樂。作為一個四張幾嘢、只懂揼石仔的港佬,我的力量,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