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這樣 可以怎樣
上期說花市要賣高增值的商品才能生存(否則會被迫淘汰),所以年花年桔等慢慢被得意好玩有噱頭的玩意取而代之成為主流。看慣我的文章的人都應該知道我想說的主軸並非花市,純借題發揮而已。只是版面有限,想畫公仔畫出腸也不成,但又怕部分人看不明白,那對寫的和看的都是雙輸,忍不住手,今期唯有繼續。
我最想說的(或最該說)的當然是美容啦。按上期所說的邏輯,香港未來(其實現時已開始)只容得下高增值的業務。即是說,你想老老實實為客人做好 Facial,扣除用料及人工成本後打算賺一、二百元少利─是不行的。因為即使你不吃飯不休息,1 天做夠 8 個客人,你所得的,是連租也不夠交的。因此美容師必須想盡辦法去高增值,即是在同樣做一項服務的情況下賺更多的錢,才得以不會被高成本的香港淘汰掉。但又哪來那麼笨的顧客,接受同樣服務而又會給你更多錢的呢?方法不是沒有的─哄他們買多一點產品囉、「告訴」客人說為他/她做 Facial 的產品比天山雪蓮和皇母蟠桃還要珍貴,所以這次 Facial 要收很貴很貴囉。但這樣做好嗎?你想這樣做嗎?除了這樣,又可以怎樣?剛簽的新租約又加了 70% 租啊!客人和生意連 7% 也沒增長。我們已從地舖搬了去商場,又從商場搬到上樓,難道要搬到天橋底去幫人做 Facial 嗎?
上月應客戶邀請到大陸去和美容院分享香港瘦身纖體業的成功因素和方程式。這並不是香港人回到大陸向人家亂吹的,香港的纖體業的而且確創造了一段很成功且維持頗長時間的光輝歷史。仔細研究這段歷史,便不難發現當中滲進了不少高增值的元素,令當時的業者賺個盆滿砵滿。
成功當然有很多因素配合,但香港這段纖體業高增值黃金期的成功主因有幾個。一是當時香港的消費市場沒太明顯的焦點,你可翻查對上 7、8 年來的廣告便知,那段時期汽車、珠寶、洋酒、娛樂、服裝等高消費品的市道都難和 97 前媲美,唯有美容纖體業的推廣一枝獨秀、鋪天蓋地;而這些推廣浪潮又是配合推動一噱頭而來的─就是每位女士(後來發展到每位男士)都太肥了。噱頭的好處是,只要大家 Buy 了,就不會去計算價錢合不合理,即是等如你到年宵買一個汽球給孩子或女朋友,是不會計算這塊內裡只是充滿空氣的,在東莞生產的薄薄的、賣 128 元的膠膜,到底生產成本是多少。然後再加上成功的推廣策略,包括幾乎讓你看個「全相」、證明貨真價實沒半點贅肉的無數明星代言人;由哭訴肥胖血淚史到笑迎成功減肥新生命的真人 Show;再配以由醫生監督和合約保證等作信心加強劑,那種幾近全民纖體的氛圍終於形成了。
雖然氣氛形成了,但當時纖體療程動輒數萬甚至近十多萬元,始終不同一百幾十買汽球,你說多少便多少,到底又由靠甚麼去訂定如此高的市場價值呢?這就是今次高增值案例裡面的關鍵,天山雪蓮和皇母蟠桃的化身─高科技貴重美容纖體儀器。由於這些高科技儀器動輒數十萬元,因此我們才敢叫價數萬元一個療程;消費者衡量之下才會認為物有所值。試想想若一部很有效的減肥儀只是賣 3,000 元,你夠膽 Set 出一個 38,000 的療程嗎?當然,這些因素都要建基於儀器能做到一定效果。所以縱然儀器很昂貴,但只要有 10 個客戶開療程,成本也就回來了,之後賺的,便進入高回報期了。焦點和賣點(噱頭)+ 大量的宣傳(形成氣氛)+ 明星代言和人辦(加強了信心)+ 昂貴的儀器(市場價值的確立)+ 真正達到的效果(這是核心價值了),這些因素加起來便發展成一個良性循環,成為美容業高增值的一個成功案例。雖然因愈來愈多人參與競爭和各樣因素的淡化,高增值的效果已稍不如前,但這循環至今仍未消失,美容院想療程收費能高一點,還是非倚仗這循環中的核心價值─高科技美容儀器不可。
看過以上的例子,不知大家有甚麼感覺。我胸口倒是有點納悶,如果我的分析是對的話,整個高增值的循環中,關鍵似乎都不是在美容師的身上,而是靠著一些客觀的,我們無法掌握的因素上。換句話說,即是不易由我們控制及維持的,亦即是我們其實是很被動的。其實美容師手上的美容儀器,應該像畫家手上的畫筆、攝影師手上的相機、醫生手上的醫療儀器,它們的確是可以幫助我們更有效地去完成工作,但真正的價值,應該反映在操作者的身上。 所以,今天我們一邊希望儀器或產品供應商繼續推出更多高新科技的美容產品及儀器(而且最好不要訂價太便宜)的同時,必須一邊努力讓美容變成真真正正受社會肯定的專業。因為我們很少聽到有人會對醫生說:「喂!醫生,你把手術刀都好舊款啦,而且個個醫生都有,不如個手術收平D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