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西遊記‧看香港下流

香港無綫電視自4月開始於每晚黃金時段,播放購自大陸,聲稱由金牌製作人耗用億元,加上《魔戒》的電腦特技班底參與製作的劇集《西遊記》。但據聞不單收視平平,更在播放首4天已累積到600多宗包括特技化妝及道具粗糙、特效誇張、劇情沉悶、造型令人不安、配音不佳等等的投訴。

播放一套劇集惹來如此大量投訴,而且投訴內容與違法、道德或其他尺度等標準無關的例子很罕見。不單香港的傳媒留意到有關情況,就連大陸的媒體也有廣泛報導。有指無綫電視因為自行生產的劇集收視日低,因此購買大陸金牌製作人製作的劇集圖「求市」,但卻購入「爛劇」,結果弄巧成拙。

其實香港的電視台購買外地劇集早有先例。由最早期的日劇、台劇,到現時最時興的韓劇,基本上從未間斷過,而近年購自內地的劇集亦不鮮見,儘管收視未必佳能報捷,但亦未至於激起民憤。有人將事件起因歸咎於近日的「便便風波」,指是一坨童便起風雲;亦有意見認為是近年香港本土意識抬頭,以令部分港人對國內的所有事物都抗拒,因此「南下」的《西遊記》才會受到「特殊看待」。

其實到底是劇集的質量問題未能令觀眾滿意也好;還是部分港人已認定這部Made in China的劇集本身就有「原罪」,不問因由地去否定也好,事件似乎都已慢慢的淡靜下來。與其再去探究一套買回來的劇集不受歡迎的背後原因,倒不如思考一下香港為甚麼會從本來在區內的電視劇和影星「出口」市場一直佔著一個很重要的地位,會淪落至今天愈來愈少本地製作,甚至反過來愈來愈依賴進口劇集、節目去充撐本地各條電視頻度的時間。區內其他地方近年不少新星輩出,響譽全球,而我們蜚聲國際的,則仍舊是「那些年我們一起看過的明星」!當中到底發生了甚麼變化,背後又出了甚麼問題?

我搞不清楚到底是「有人」有計劃的故意將香港地位下調,或只是沒計劃的意外下墮,反正你會發現香港各種優勢的流失,很巧合地自香港回歸後就在不同的行業不斷地重複發生著。

有人說其實是內地的快速發展變相令香港原有的優勢逐漸被削弱。儘管內地快速發展是現實,但這極其量只能解釋香港與內地兩者中間的相對優勢發生變化,香港現在最大鑊的地方不是被內地趕上或者超越,而是很多方面都完全跑輸給鄰近地區啊!很多我們以前引以為傲、領導亞洲的領域,今天都風光不再。我們總不能說你以前很叻仔賺到很多錢,但由於你阿哥家姐現在也很叻很努力,賺錢能力已經超越你了,所以你愈來愈窮,而且慢慢窮過樓下強仔、逐漸窮過對面屋三姑、很快就會窮過隔離村阿牛,都是很自然、很合理的事吧?

被其他人趕過,似乎只有一個簡單的理由─是自己的競爭力不如人!到底回歸之後,發生了甚麼變化、出了甚麼問題,令一向各方面都技藝超群的香港,突然會變成技不如人呢?

回歸後的香港並未有出現驚天動地的變化,還是那片土地那片天、還是那批市民那批官、還是喝同樣的水吃同樣的米(當然回歸後孔雀石氯、三聚氰胺、地溝油是多吃了一點,但這頂多讓港人和內地同胞體質看齊,按理不會令港人的智慧和經濟落後的);那是港人變懶惰了嗎?你看恨死歐美國家的全民就業的數字,和愈來愈長的工時,就可肯定總體來說香港人仍舊是勤奮工作的。

我看香港回歸之後,唯一改變最大的就只有政策一環。而政策改變當中最大鑊的就是沒有政策,起碼我看不到香港回歸後有任何推動各行各業發展的「實質政策」。是,是指實質政策,不是甚麼4大支柱、6大產業、科技港、中藥港……統統都只是誇誇其詞的「大隻講項目」,實情則是除了賣地起樓之外甚麼都沒做過。你看今天香港還有多少個行業是風風光光,沒怨聲載道的?

請不要提自由行政策和零售業的風光是香港政府令GDP連年上升的德政了。先莫說自由行並不是香港政府的政策,港府就連調整的權力都沒有,甚麼時候放多少人來耗盡你的資源,甚麼時候關水喉把你的零售業餓死,你認為我們能有Say嗎?再者這樣傾斜、依賴某一個行業的所謂風光,背後又有多少行業已默默成了犧牲品呢?不同行業的中小企的控訴和各地區陸續湧現的民怨會否令我們清醒一點?

本來沒政策、無為而治,讓市場自由發展不一定是壞事,但政策傾斜、混亂、短視、與行業發展為背,甚至窒礙行業發展,才是嚴重的致命傷!香港是一個整體社會,不是某一個行業、某一些人獨自去努力便可扭轉乾坤的。這邊有人想用心做電視節目、拍劇集,政府諸多刁難阻撓,那邊卻默許兩個不長進的經營者完全像餵豬般給觀眾餵食爛節目,甚至以近乎零生產的狀態不斷重播舊節目仍可霸佔公眾大氣電波,被允許苟延殘喘。從事創作事業的,想創作,沒空間,沒乞求政府資源,自求出路藏身於破舊工廈自得其樂,總算尋得自己的一片天,你又來個甚麼活化工廈政策,變相加租的結果又是把他們趕走;從事表演藝術的,空有熱誠卻苦無表演場地,人家台灣、新加坡,小蛋、大蛋、巨蛋等表演場地蓋了一個又一個,我們對「西九」卻好像只能期待、期待、又期待……

美容行業同樣無法獨善其身,任由不恰當的政策推出早晚也會令我們在區內領先的優勢消失,甚至被趕入窮巷。明明是美容用途的儀器放到醫療範疇去規管,明明是美容服務只准醫療人員來做,這不是政策混亂、不是資源錯配是甚麼?怎會不是「行業」的大災難?不要以為我指的行業單單是美容業,當中也包括醫療行業,不要忘記病人才是醫療行業的最大持分者,當醫療人員大量流向美容服務時,你認為病人會是最終得益者嗎?

早前政府聘請顧問公司就食衛局建議的醫療儀器規管政策進行研究,以評估有關規管制度對營商環境的影響。意想不到的是該研究報告亦不認同政府一刀切建議只允許12類法定註冊醫療人員使用和操作彩光激光儀器,並指該12類法定註冊醫療人員並沒有接受相關培訓,引致病人或消費者造成傷害的機會與未受過相關訓練的美容師是同等的。該報告更建議政府應使用其他更適當的方法去規管這些儀器的使用,而非用建議的醫療儀器規管法例去規管;亦不應只讓醫護人員操作3B及4級激光儀器。

你認為這次政府會從善如流,會給美容業一條生路嗎?看過其他行業的經驗,我半點不敢樂觀。再荒謬、再逆民意的政策我們都領教過了,還敢有何奢望?

最後,你有看過上面提到的報告嗎?沒有?那麼重要的資訊都不去掌握,這場仗怎麼打?

No comments yet.

Write a comment: